尽管是踮着脚尖的跨越 ,但中国工业与互联网擦出的火花 ,值得期待。因为 ,我国有全球孕育工业互联网的最好土壤:制造业门类齐全 、体系完备 ,工业大数据数量多 ,应用场景丰富 ,创新氛围较好。再加上有互联网“高速路”的强劲支撑 ,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与国际同行交流,余晓晖常听到对方的羡慕:中国公司 ,无论大小都愿意尝试新技术 。
“中国工业发展迅速 ,传统资产负担相对较轻 ,特别是装备应用场景丰富 ,企业敢于拥抱新技术,这是我们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后发优势 。”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认为。
比如 ,我国大力推进5G网络建设工业互联网注入了新动力 。5G增强移动带宽 、超可靠低时延 、广覆盖大连接的属性 ,解决了海量大数据通信稳定传输的难题 。比如 ,矿区路面复杂 ,环境恶劣 ,驾驶员开采矿车很危险。有了5G技术 ,在主控中心 ,驾驶员远程操作车辆 ,把指令信息瞬时传到车辆 ,做到实时操控 。
通常 ,工业信息化软件是定制的 ,不仅要专门购买设备 ,还得专人维护 ,技术门槛高 、花销大 。这个难题怎么解决 ?
根据我国中小企业需求特点 ,包括华为 、阿里 、腾讯 、树根互联等企业开发了工业云平台应用 。接入这些平台 ,中小企业只需花很少的钱 ,还不用专业设备和维护人员 。这些接地气的创新 ,展示了工业互联网在我国的活力。
一些中小企业正享受到这一红利 。在广州,一家食品烘干机企业年产量几百台 ,没有任何信息技术基础 ,连接某平台后 ,产品能根据不同的烘焙食材 ,自动调整温度、湿度等参数 。产品智能化上了一个台阶 。
“现在全球制造业进入一个薄利时代 ,哪怕提高1%的效率 ,都非常有价值 。”王建民说 ,消费互联网是横向的 ,能连接全球数亿人 ;工业互联网是垂直的,它的魅力在整合行业深度经验 ,把各种数据转化为生产 、制造决策 。
据统计 ,目前国内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超过300家 ,超过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 。互联网与工业融合 ,目的是借助互联网的能量,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 。
说到底 ,工业互联网是一条新赛道 ,数字化升级不能完全替代制造业自身发展的逻辑 。一位深耕制造业30多年的专家说得好:做制造业 ,是熬一碗百年老汤 。制造业升级基础得打牢 ,该走的路,该过的坎 ,恐怕一个也少不了 。